節目時長:56分鐘/集

節目介紹
油畫,一向被視為西方的繪畫,油畫語言所描繪的物象,常是通過素描造形寫實的表現出來。龐均先生曾接受完整的學院繪畫訓練,能純熟的掌握西方油畫語言,但他能打破以素描為尚的古典觀念,有機的融進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他的風格被稱為「東方表現主義」,以和諧的色彩與鮮活的筆觸,獨創出帶有東方寫意趣味的油畫面貌
單元介紹
生涯
本片記錄龐均老師的創作生涯。以老師在臺藝大退休之際,學校舉辦走過「臺藝大」二十年龎均的色線形油畫特展的活動作為開端,龐老師道出藝術創作歷程,並談及文化與創新、傳承等觀點;還有記錄龐老師在每一年生日當天,所完成的巨幅畫作,以紀念他的創作生涯。
觀點
古典繪畫裡極為重視明暗問題,因光線一出現,立體感亦形成;而素描更是學習油畫的基石。龐均老師從一條線說明空間概念的形成,進而說明造形和調色的原理,以及色彩與空間、構圖的整體關係等重要觀念。
靜物
一幅好的畫作,有它單獨的藝術語言,也必定擁有藝術的基本元素──造形和色彩。而靜物是最基本的訓練法,讓我們可以在光線穩定的狀態下去觀察物品,考慮到整體的色彩、構圖和空間的關係,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有互相作用的問題。
風景
若想完成一幅風景佳作,實地去觀察寫生是不二法門。一位好的藝術家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利用我們的眼睛畫畫,將感覺納到有限的畫布上,去組織一個畫面,控制一個氣氛。因惟有親身體驗,走到大自然裡頭去,才能展現用筆的活潑性,引發更多靈感,把你所感受到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最美的元素留下來,創造一種意境,搬到畫面上,無形當中便會流露出畫家個人情感來。
人物
人物畫之所以生動,在於畫者體察出對象的神情與個人特色,並非關注於如何畫得像;因為神情是活的,重點在於抓其神,形的部分盡量顧及即可。而平常需練就大量的素描速寫,體會人物的百態、人體的韻律,便能描繪出人物獨特的生命感。
分集介紹
第一集 龐均油畫生涯(一)
第一章、臺藝大退休感言
第二章、鵞池寫生緣起
第三章、鵞池
第二集 龐均油畫生涯(二)
第一章、信念
第二章、野渡無人舟自橫
第三章、藝術世家
第三集 觀點(一)
第一章、造形原理
第二章、色彩與空間
第三章、實作練習
第四章、印象派調色
第五章、斷臂札記
第四集 觀點(二)
第一章、色彩學觀念
第二章、調色與構圖
第三章、灰色調
第五集 靜物
第一章、觀念
第二章、小油畫示範
第三章、紫色的浪漫
第六集 風景(一)
第一章、寫生的重要性
第二章、野景示範
第三章、賞析
第七集 風景(二)
第一章、寫生經驗
第二章、九份遠眺
第三章、漁港一號
第四章、漁港二號
第八集 風景(三)
第一章、陽光下的葉子一號
第二章、陽光下的葉子二號
第三章、比較、賞析
第九集 風景(四)
第一章、黃葉村寫生緣起
第二章、色彩語彙
第三章、灰色調
第四章、結語
第十集 人物(一)
第一章、捕捉神韻
第二章、人物個性表現
第三章、色彩與姿態
第十一集 人物(二)
第一章、速寫的重要
第二章、人體畫示範
第三章、賞析